這幾天研究了台股的近年來的幾支飆股(害我週五上班還像重症老人一樣病厭厭),包括了中美晶(5483)、宏達電(2498)、茂迪(6244)、伍豐(8076)、原相(3227)、中航(2612)、東鹼(1708)、群聯(8299)、立錡(6286)、聯發科(2454),發現其實這種股票,除了像原相(3227)這種比較突發性、帶運氣性的,還有東鹼(1708)業外收入不定期爆炸型的,另外,中航(2612)和波羅的海指數有很大的連動性,但業績好會飆得更厲害,嗯..其實飆股是有跡可循的,我覺得啦。
1708PXI
 
1. 買進標準:
     (1)近三年有二年以上成長,或已三季連續成長(若是季節性明顯,則需連三季年增率為正,且>15%),最好二者兼具。=>若加上有題材,會飆得很恐怖,比如伍豐。
     (2)預估本益比<3/4預估成長率。
  (3)其它ZULU PRINCIPLE。
     (4)例外狀況:單季營收爆炸性成長且有題材。EX. 原相.
2. 祖魯法則中只提到半年報,不知是否英國只公佈半年報,可是台灣有季報、每月營收,其實季報或年報公佈之前,可試著去"猜盈餘",若三月中已過二月,營收大於前季2/3,那麼就八九不離十了。
3. 估計未來成長率是個大學問,常用方式:
 (1) 以現有EPS直接乘倍數/去年EPS。EX. Q1EPS=2元, Q2EPS=3元, 全年=(Q1 EPS+ Q2 EPS)*2=10元。
 (2) 前一年最高點*4,即假設今年4季平均表現都和去年最高那季一樣好,但若有其中有一季出現爆炸性的成長,那麼就以[(最高季EPS+最低季EPS)/2]*4。
 以上二種較為保守,因為以QoQ常會有60,70%的表現,這種成長率很難持久,年成長率也是一樣的,而且,盈餘中若有非常態性的業外收入,最好扣掉為宜,另外,潛在可能另股本膨脹的分紅、可轉債也必須先估進去。
 (3) 以前幾年的EPS算複合成長率,並假設明年也會以此比率成長,不過要是之前有一年是爆炸成長數倍的,最好扣掉。
 (4) 券商報告平均值:不過如過真是熱門股,券商其實很容易過分樂觀。
4. 砍出標準:
 (1)預估本益比>預估成長率。
 (2)題材改變或突發事件。
5. 馬拉松與短衝刺:
  太高的成長率如短距離衝刺,快但是衝不遠,比如有家年年成長60,70%,撐不了幾年,馬拉松型的成長股,每年20%上下,可是可以成長很久。
  成長型投資的究極奧義,追求的是"盈餘成長"!或許像鴻海這種可以做個類比?若從83年買一張鴻海,到現在會變22.6張,稅後純益13年間成長了123倍,13年前一張50元,現在變22.6張,以市值100元算吧,共值2,260,000元,報酬率有45倍以上,年複合成長率37.35%,SO,理論上,只要每年拿一點錢給他定期定額,就算每年都買到200元以上,報酬都還有個10倍。
2317

  不過實際上嘛,大家還是喜歡衝刺型的小飆股啦,像宏達電(2498),一年半載就給他從100元飆了12倍到1200元,中美晶(5483) 92年到96年從13元狂衝28.23倍到367元,這種錢誰不想賺啊?研究得要死不就為了這個?
 
24985483

 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yp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